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產品經理應如何「吃軟不吃硬」?

蘋果的產品賣的好,除了硬體外觀高貴、時尚及設計簡潔、方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軟硬體整合的商業模式(ipod+itune、iphone+ipad+app),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錢為「它」排隊搶購。

筆者曾在課程間詢問學員:「蘋果iPad一台賣$599美金,其他知名品牌大廠也賣$599美金,各位會如何選擇?幾乎沒人選擇它牌;之後筆者依序將價格從$499、$399一直到$299,才開始有學員動搖,產生購買意願。」不過,依然無法撼動多數人熱衷蘋果的心。這例子似乎說明了:「價格」並不是唯一主宰消費者是否購買該產品的主因。

PC大廠宏碁,最近負面新聞不斷,逼得施老帥不得不回鍋,親上第一線滅火。面對記者的咄咄逼人,施老帥輕嘆回答:「…工程師不能從客戶角度去思考設計產品讓他相當失望…」(筆者以為施先生將工程師放到第一線,似乎有些難為他們了…,更多的責任應該是在「產品經理」及公司高層主管身上),接著又說:「…希望在1、2個月內找出新方向,讓宏碁轉型成為「硬體+軟體+服務」的公司。」。其實,筆者在任職產品經理期間,就已經體驗到,單靠硬體銷售所產生的利潤實在有限,再來公司產品的差異化又不大,只能淪入價格戰,要賣出高毛利實在是難上加難,因此,筆者遂向老板反應:應補強公司的產品組合(如:增加伺服器產品、儲存設備…等)及軟體加值服務(如:資料備份、異地備援…等),方能提升公司業績毛利及顧客滿意度。不過,好景不常,公司決定走單一品牌策略(除了策略併購的品牌之外),因此,原有的產品組合(代理產品)只好捨棄。

再舉一例,某上市公司也早已嗅到問題所在(單靠硬體代工,毛利少得可憐),因此商請筆者給予顧問輔導(軟體加值服務),經過一個月與相關部門的努力溝通協調下,筆者最終選擇放棄。其實原因無它,關鍵就在於:老板心裡所想的與實際表現出來的落差太大(如:老板希望有新事業、產品推出,但卻吝於給與資源。)。與其屆時推展不順,惹得一身臭名,還不如早早解約,避免尷尬。

根據統計,日本目前還有高達6成民眾,使用的都是傳統型手機,究竟這種古董機有什麼魅力,讓日本人這樣死忠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內容豐富、使用方便,加上價格又比智慧型手機便宜(物超所值),傳統型手機相當受到日本上班族及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歡迎。

雖然說,所有人都知道應該要如何「做」才能讓產品打勝仗,但偏偏多數公司就是沒法往「前」跨出第一步,反而是企圖以市場破壞的低價策略或是機海策略(同時推出多款商品)來反擊,初期可能有收到短暫的回饋,但長期下來的結果卻是哀嚎聲不斷。

公司高層及產品經理必須思考的是:如何在既有的硬體平台架構下,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軟體內容加值服務,才是公司能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