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EC101]電商經營與數位行銷之應用


課程簡介

台灣電子商務市場規模7,000億元,每年以20%成長,預計在兩岸電商市場加速發展之下,2015年將突破兆元產值!不過,令人憂心的是在電子商務高速成長的同時,人才問題卻成了企業發展的瓶頸。估計台灣電子商務未來三年人才缺口將達到30萬人,而且隨著傳統企業的網路化,電商人才缺口只會越來越大!然而,平台架好後,是否商品就能銷售出去呢?其實不然,必須經由多元化的數位行銷來拓展您的銷售。

本課程的目的,旨在協助企業及個人了解如何經營電商?面對多元化的數位行銷工具該如何加以應用?以達促進產品銷售之目的。


適合對象

•商品採購品牌經理、行銷經理

•商品開發相關人員

•中小企業主、微型創業家

•對電商經營課程有興趣的人員

課程大綱

單元(一)電商時代之商品策略


單元(二)電子商務商業模式


單元(三)數位行銷工具及應用


單元(四)範例說明

•課程總結與回顧

•問題回答

想了解更多細節嗎?歡迎與我聯繫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MT102]產品行銷經理的四堂課


課程簡介

產品開發完之後如何上市?如何行銷宣傳?產品行銷經理所需面對與考慮的層面將有所不同。首先必須瞭解產品在市場的區隔度,才能做好產品的定位;產品定位確認後,還須做好市場需求調查,才能進行區隔化品牌的行銷策略;接著藉由精密的成本分析,擬定出一套完美的產品定價,並為團隊訂定切合的目標;產品上市前需建立行銷策略,縝密的思考通路佈局。

本課程的目的,旨在協助企業及個人了解行銷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扮演好產品行銷經理的角色?以達促進產品銷售之目的。


適合對象

•產品經理品牌經理、行銷經理

•中小企業主、微型創業家

•對行銷管理課程有興趣的人員

課程大綱

單元(一)行銷的重要性


單元(二)行銷整體架構


單元(三)S.T.P.認知與運用


單元(四)行銷組合策略


單元(五)範例說明

•課程總結與回顧

•問題回答

想了解更多細節嗎?歡迎與我聯繫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網聚活動]《從0到1》讀書會(160309)


聽創業大師的話就能成功創業嗎!?

本次讀書會所挑選的好書《從0到1》(Zero to One),是由著名創投家彼得‧提爾(Peter Thiel)所寫。《從0到1》談的是如何建立一個可以創新的企業。

Peter Thiel認為創新應該是從 0 到 1而不是1 到 n(改善前人的發明,甚至是複製前人的成功),其中不存在任何數學公式,是獨一無二,也因此,創新的時機與開創出的結果將是新鮮奇特。

Peter Thiel的魅力讓《黑天鵝效應》的作者 塔雷伯(Taleb)也幫此書推薦:「當一個有冒險精神的人願意寫書,就買來看。如果寫書的是彼得‧提爾,就看兩遍。但是保險起見,請看三遍。因為這本書絕對是經典之作。」

Peter Thiel曾於2015年2月受邀來台演講,廣受好評,即使本書已經發行一年多,至今在網路上仍有諸多正反面的評論,版主也認為此書對於想創業、創業者、日後想成為產品經理的朋友來說都是一本值得閱讀、討論的好書。



為何競爭讓市場殘酷無情,而獨占卻可以帶動進步呢?

明明是高獲利的紐約時報,市值卻遠不如還在虧損中的Twitter?

新創公司的你,搞得清楚公司的所有權、經營權與控制權嗎?如何找到可以共患難的夥伴呢?

雖然人數不多,可是大家提出討論的問題還真不少…,席間成員們也各自分享過去寶貴的創業經驗作為個案討論,讓整場活動添增許多收穫~

PMEG台中首場的讀書會活動,就在熱烈的討論聲中劃下句點…

版主挺喜歡這種溫馨又可以暢所欲言的討論氛圍,也充分感受到台中朋友的熱情,期待下次能有更豐富活動帶給大家,請中部地區的朋友們多多支持囉!!!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MT101]行銷創新:新經濟時代的整合行銷傳播


課程簡介

面對e世代數位浪潮來襲,眾多社群平台與媒體工具紛紛興起,企業除了必須具備有好的商品與服務之外更應學習如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將商品服務有效推廣至市場,方能扮演好產品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樑。

本課程的目的,旨在協助企業及個人了解社群媒體傳播的重要性?如何制定行銷策略?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面對數位行銷工具的推陳出新,該如何有效運用與管理?以達到企業行銷創新之訴求。


適合對象

•品牌經理、行銷經理

•中小企業主、微型創業家

•對整合行銷傳播課程有興趣的人員

課程大綱

單元(一)行銷策略與行銷溝通


單元(二)行銷溝通的工具


單元(三)數位行銷工具與管理


單元(四)行銷整體效益評估


單元(五)問題與討論

•課程總結與回顧

•問題回答

想了解更多細節嗎?歡迎與我聯繫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產品經理應如何發展「社群商務」?

喜歡在網路上買東西嗎?便宜、容易比價,還是能夠讓你搜尋到全世界各式各樣的商品?或是可以直接把商品連結丟給朋友,請他們幫你作抉擇呢?根據 Gartner 的調查顯示,有 74% 的消費者會依賴社交網絡來引導他們的採購行為。

自從社群媒體(Social media)興起,如何結合社群網路發展商業模式就不斷備受矚目。所謂「社群商務」(Social Commerce)指的就是結合社群關係(Social)和商業交易活動(Commerce)。社群商務,有時被縮寫為「S-Ecommerce」,用來描述由社群網路(Social Networks)和/或點對點分享(Peer-to-Peer Communication)混搭而成的新的線上銷售模式或行銷策略,就如同行銷顧問 Heidi Cohen 所定義的:「讓消費者透過社群媒體來滿足其購物行為。」

「社群商務」(Social Commerce),最早在2005年11月首次成為一個字詞,當時雅虎(Yahoo)用來形容網友對商品的評分、所撰寫的意見,以及收集的物件清單分享。之後變化出更多種形式,包括團購(如:Groupon)、群眾募資(如:Kickstarter)⋯⋯。發展至今,「社群商務」的形式非常多元,舉凡動員親朋好友或網友一起團購,或者是利用社群網站上用戶彼此分享資訊的行為,所衍生出來的商機都屬於「社群商務」。簡單說就是購物決策不再侷限於產品質量,而是加入「人為」驅動。 

「社群商務」(Social Commerce) 是結合當紅的社群功能及電子商務,發展為具有web 2.0、甚至3.0的互動商業模式,大致可分成兩種類型:


1. 購物網站結合社群功能

能讓使用者利用FB帳號登入、分享喜歡的商品到自己的頁面(如:Amazon的wish list)

2. 社群網站結合網路商城

利用本身的會員人數與人氣,除了販售與社群相關的商品外,有些也鼓勵使用者將任何喜歡的商品分享到網站上(如:FashionGuide)

根據管理顧問公司博斯(Booz & Company)研究,針對透過社群網站購買實體物品的交易額,例如電器、服飾、電影票等,排除「服務」類型商品,推估2015年全球社群商務交易規模將高達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2億元),占網路銷售的50%。而根據行銷公司Piquora最近的數據顯示,以圖像化聞名的社群平台Pinterest,平均每幅圖像內商品的銷售量比2012年12月上升了25%。

對產品經理來說,經營「社群商務」的好處有以下四點:

1. 建立品牌形象

粉絲頁、微電影漸漸取代了實體的廣告,用更生動活潑的方式向消費者介紹商品。但要小心,許多社群商務傳達給消費者的訊息並不明確,不該只是po個簡單的照片、與粉絲閒聊,而是將商品的優點傳遞出去,或是提供有用的資訊,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 串連有共同興趣的社群,作重點式的行銷

例如美妝、寵物、汽車等討論社群,如果能夠結合資訊、商務與口碑,滿足消費者的全面需求,把他們留在網站裡的機會就越高。例如旅遊網站Tripadvisor,結合網友的旅遊經驗與口碑資訊,幫助使用者省去在google中迷路的麻煩,也同時販售機票、飯店訂位,

3. 讓消費者直接幫你作廣告

社群網站有個特色:幫助使用者建立「自我形象」,當使用者按讚、分享商品時,其實有時並非真的要買這個商品,而是告訴其他人「這個商品代表我的個人風格」,或是「我想要」、暗示朋友們他的生日快到了….。雖然這個動作並不代表真正的收益,但卻是個很好的行銷機會–除了藉由個人資料了解目標使用者的特性外,也能夠藉由消費者、將商品的資訊散佈出去。

4. 精品、設計品為主流

像是近年來的「社群商務」翹楚fab.com,就是以「為每個人所設計」為口號,讓設計師販售自己的作品,並且藉由美麗的UI呈現。而消費者除了可以直接購買外,也能夠分享到自己的塗鴉牆上。


以目前的社群商務來說,關於社群購物的討論很多,有研究預估社群商機無限,但也有專家並不看好,認為目前的作法只是將傳統的電子商務套至社群網站,主要的特性仍為「分享」、「評論」,真正的交易模式仍然與大部分的電子商務差異不大。但由於社群網站的熱潮也不過才發展幾年,因此未來的發展仍然可期,對產品經理來說,必須要能記取失敗案例(如:FB Store),重新思考、了解消費者真正要的是什麼?藉由社群軟體的力量,新推出的東西,因為大家推薦,因為大家喜歡,因為普羅大眾都在使用,因為大家都在報導,所以導致產品熱賣,反覆曝光,最後產品爆紅,就是藉由社群的力量最好的例子。

筆者以為,購物網站加入社群元素,難處在於如何促使消費者互動,需要多設計活動或是交流機制,培養消費者除了購物外,也能多停留(如:小米vs華碩)。但「轉換率」無法騙人,如果能在社群網路增加購物等商業功能,有可能變成直銷商品給自己周遭朋友,太過商業反而會流失消費群眾,社群的經營絕非一蹴可幾,所以誰能精準掌握住社群+電子商務的定位,就能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