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產品經理如何應對市場競合策略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今年1月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發表全球第一款「四合一」裝置Transformer Book Duet TD300,除可以變形成為筆電與平板,最大賣點是同時搭載Android和Windows 8等兩套作業系統。

華碩推出雙系統電腦,主要是著眼於不要增加太多成本的情況下,消費者可擁有Android平台數量眾多的App應用程式使用,又可兼顧Windows電腦的工作需求,算是一項加值服務。雙系統的意義何在呢?首先 Windows 是桌面使用者處理事務的首選,如企業辦公、骨灰級遊戲和其他傳統 PC 業務等。再者 Android 適合簡單娛樂或輕鬆瀏覽網頁、觀看視頻,針對旅途所使用再好不過了。

在 CES 發表會上,Intel也堅定地確認了 2014 年雙作業系統“Dual OS”發展的戰略。在理論上,雙系統直接無縫切換,而且有兩個作業系統意味著使用者在購買產品時不必做出任何“二選一”犧牲。至於雙系統安全問題,Intel還公佈了“Intel設備保護技術(Intel Device Protection Technology)” ,據稱有助於進一步保護雙系統設備,符合企業級安全性。

不過,最近市場卻傳出,由於Google不放行,不樂見Android與Windows放在同一台機器內,此項新產品計畫可能胎死腹中。對消費者來說,既然是美意一樁,何以無法成局呢?從華碩的角度來看,如果要角之一Google是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何以到產品即將上市前,才發現無法得到Android的授權呢?可能有一派的說法會是:這樣的合作牽涉到產品機密,不宜太早曝光,或許是先鴨子划水,待時機成熟後,在公諸於世。筆者以為這樣的說法的前提是在於:核心技術必須可以自行掌握,當然包含了軟硬體。此外,筆者還有以下兩點建議:

1. 在新產品開發流程初期的機會辨識(Opportunities identification)階段當中,除了發現到市場上可能對於雙系統需求的機會,但要注意的是Android和Windows這兩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並不在自己手上,簡單的說:在技術的可行性分析(Technology feasibility)上應該是沒法輕易通過才是。再深切想想:這兩大要角彼此是競爭對手,微軟和Google是死對頭,PC業者想要在同一裝置內同時安裝兩套作業系統,先斬後奏,本來風險就不小。對企業高層及產品經理來說:必須得先得到雙方的認可(或者是有條件的同意),才能往下一階段新產品開發前進,否則就應該終止開發計畫,避免造成後續更重大的損失及資源的浪費。

2. 所謂的利害關係人,指的是所有可能會影響新產品開發專案進行的相關人士,除了內部的高階主管、功能部門主管之外,還包含了客戶、供應商,甚至於政府單位等等。由於市場訊息變化萬千,在新產品開發階段當中,隨時有可能會影響到利害關係人的想法與決策。以本例而言,Intel的挺身而出無非是期望期晶片能夠搭載出貨,進而提升營收;微軟的支持也可以理解成是為了挽救其萎靡的業績的讓步;但對Google來說,其考量點可能還包含了自家的Chrome作業系統及筆電…複雜性相對來說較高。因此,對企業高層及產品經理來說:必須要隨時保持與利害關係人的有效溝通並得到他們的支持才是最佳的策略。

產品經理要注意的是:「市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今天是敵人,明天可能變成朋友,究竟是「競爭」或是「合作」關係,端賴於公司的產品策略與產品組合是否適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