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產品經理該如何選擇「定位」?


近期因為內地學校的講座邀約,讓筆者有機會與當地同學有更多的交流,也更明瞭兩岸同學在學習上的差異性。參與的成員多半來自於企業(國營事業)中高層主管或是中小企業主,他(她)們所提出的問題,不僅涵蓋層面寬廣,追根究柢的精神,著實讓筆者有些招架不住。其實,在內地講課,筆者最擔心的就是:授課內容該如何搭配「本土案例」。

「我是搞飲料的,目標就是要左打“哇哈哈”,右打“康師傅”」…,一位學員(看起來就是個中小企業主)向我提出如此問題。果然,筆者擔心的「本土案例」出現了。「為何您要鎖定“哇哈哈”及“康師傅”為競爭對手?」打蛇隨棍上,我接者問。「因為他們兩家最大阿!!!」回答也挺乾脆的(中國前兩大飲料公司就是“哇哈哈”及“康師傅”)。接下來是筆者與該學員的對話內容:

筆者:「貴公司的飲料產品有啥特點?賣點是啥?」

學員:「我們的飲料有特殊的中藥配方…特別是針對年長一點的族群…」

筆者:「那麼,我的建議是將產品定位設為『養生補品』應該會比『飲料』更適切一些…」

學員:「那可不行,怎麼說還是飲料市場規模大,如果做不到幾個億(人民幣)那就不需要搞了」

筆者:「那您覺得是中老年人喝飲料多,還是年輕人喝飲料多?」

學員:「那肯定是年輕人多!要不我做不同的產品包裝就好啦!可以全面進攻各年齡層…」

筆者:「年輕人與中老年人所需要的產品內容(中藥配方)相同嗎?應該需要的成份不同吧!?此外,這兩大族群所面對的媒體溝通及廣告訴求也不盡相同,在實務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難度…」

學員:「這樣阿…那…我到底該如何選擇…『定位』呢?」

其實,台灣多數企業,也有一樣的通病:「產品做好了,再來想定位,找市場」。相信各位都去過大賣場(ex:家樂福)、便利商店(ex:7-11)買東西,但是,以『物美價廉』為主要訴求的「美廉社」依然在夾縫中找出其品牌定位:「為社區型民生消費品超市,希望在每個社區都能有一家美廉社,其中所販售的,均為精挑篩選過的民生消費核心商品。」,如果當初「美廉社」的心態是以先開店再說,再搭配廣告宣傳,肯定會有人來買…,筆者以為:如此的經營方式要成功的機會實在不大。成效不佳,那肯定是產品不對、價格沒有優勢…,沒有老板會認為是「定位」出了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