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網聚活動]產品經理的跨領域學習與創業經驗分享(09/24)


眾所周知,產品經理的工作涉及研發、市場、銷售等各個部門,要承擔多方面溝通協調的工作。還需要對產品開發、區域的市場情況、營銷通路等各個方面均有所了解,知識面要很廣。由此不難看出,跨領域的學習對產品經理來說,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

本次【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分享會的主軸將設定在「產品經理跨領域與創業經驗分享」,兩位講者都有多年豐富的職場經驗,皆以自身工作經驗做為範例來說明:跨領域的能力對產品經理的重要性為何?以及如何學習跨領域的能力? 



過去很多朋友都會問到:「產品經理一職的未來發展或是出路…」,筆者的回答是—「除了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專業的產品經理之外,更能開啟創業之路,因為兩者的共同點都是『無中生有』」。



大陸有句順口溜:「一流產品經理都去創業了,二流產品經理在大公司主導著明星級的產品,三流產品經理則是按照老闆的想法去實現就好了。」,雖然聽起來有些戲謔,但卻是許多企業的真實寫照。

兩位講者也都以過去擔任產品經理的經驗來說明:如何挖掘顧客需求並找出相對應的產品特色?以及為何由人人稱羨的產品經理一職走向艱辛的創業之路?



結語:本次網聚分享會,筆者總結如下:

跨領域的能力就等於溝通能力,也是成為產品經理的唯一能力…

如何傾聽顧客聲音?用心聽、仔細想,他們真正要什麼!!!

創業要學習割捨!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專業!!!




如果您對於以上的活動感興趣,趕緊加入我們行列吧!

產品經理菁英會臉書社團


產品經理菁英會官方網站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服務創新】Workday:幫你發現下一個可能離職的員工會是誰


人力資源管理平台Workday推出Workday Talent Insights,不只幫助企業找出哪一位員工有可能離職,還可以提供企業留下員工的決策措施。身為企業主或是內部的HR,你知道哪一個員工可能會離開嗎?當你知道公司最好的工程師將要離職時,你會怎麼做?如果要找到接替的人員,所花費的成本可能會是多少?這些問題過去往往是依賴經驗評估或是尋求外界諮詢,但Workday提供更智慧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Workday Talent Insights的運作模式是從多年累積的人力資源資料中,將招募時間、工作期間、工作職責與大型人力資源網上的刊登資料結合,去估算出市場需求率。以此為基礎,Workday可以計算出有哪些員工具有潛在的離職風險,特別是那些高績效的員工,以及他們的離開會對企業造成的潛在影響,與之後要花多久時間或成本才能找到接替的人員,而且Workday除了告訴企業哪些員工最有可能離職之外,也能給予應該如何留住員工的建議,並且提供合適的職位安排。根據Workday的資料,替代一名離職員工的中間成本大約為年薪的20%,所以如果能夠有效地知道員工的可能動態,並且提早因應的話,就能避免掉許多產能上或商業上的損失。

根據Workday的統計,規模超過40,000名員工的企業,平均每年需要管理約15,000次的員工變動,特別是在面臨組織改革或快速發展的時候,如何留下好的員工是企業的一大難題。通過Workday的服務,能夠運用資料的計算,協助企業做出有效及更好的決策。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服務創新】Verlocal : 把分享愛好體驗變成收入


在共享經濟的時代裡,如果你有一輛車, 就可以成為Uber司機載客,如果你有一幢房, 就可以通過Airbnb出租。但假如你一無所有,沒車沒房, 你可以分享什麼呢?

像Uber和Airbnb一樣,Verlocal也是一個P2P(Peer-to-Peer,點對點)的平台;而和它們不一樣的是,人們在Verlocal出售的不是實體產品,而是一種全新的經歷和體驗。

現在Verlocal平台上的體驗服務主要分為藝術、 美食和探險三類。這些體驗有的“很本地”,例如畫一幅油畫、 做一份法餐、完成一次野外生存訓練;有的卻很“遠方”,像是在太平洋上衝浪,去納帕穀酒之鄉捉蜜蜂, 在巴黎做一個玻璃盆景等,完全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Verlocal平台上有兩種角色,一種是體驗提供者, 一種是參與者。前者可以自由提供基於自己興趣愛好的體驗服務;而參與者則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驗服務,付費參與。

而Verlocal扮演著提供者和參與者之間的“信鴿”和擔保人,一方面幫助有同樣興趣愛好的人找到對方,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溝通,同時幫助陌生人搭建信任的橋樑。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第十二期】NPDP產品經理國際認證班(0905)


強颱『蘇迪勒』不僅對台灣造成重大影響,也打亂了本期課程的進度及場地的安排,原本五周的課程,只能延後兩周結業…。不過,這似乎未影響學員們學習的興致—除了利用時間溫書準備考證之外,更用心討論最後一周的結業簡報。

本期學員的工作經驗都相當豐富,儼然代表了過去科技業成功的歷史縮影,但曾景何時,原本的成功心法,卻無法讓他們再創奇蹟…。真正的原因也許很多,但原理原則應該是不變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新產品開發思維,跳脫 Me too 的產品框架!』

誠如學員心得所言: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應具備的domain know how是相當重要,可以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去採取必要的措施。

「…怎樣才能夠做出不會失敗的產品,但是在職場越久,就逐漸發覺到身邊失敗的例子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擔心自已投身產品開發的時候會碰到一樣的情況。

這套訓練課程果然是很厲害!有效的把我過去學校學過的、工作時主管要求完成的工作、各種外訓學到的片段,整合成一個完整且能運作的知識體系。



為何公司新產品的失敗率很高?新產品為何缺乏競爭力也得不到顧客的青睞?簡單來說就是缺乏一套完整的新產品開發流程(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從創意的發想(Idea Generation)到概念產生(Concept Generation)至產生產品原型(Prototyping)以及產品上市後的評估。唯有如此,才能讓產品創新不再只是口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