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第四期】設計思考與產品創新Workshop


「十小時真的能學會產品創新嗎?」

多數學員在上課前都會有類似的疑問。這是因為十小時不僅得闡述理論,還必須完成十張工具表單的演練…對於學員及老師來說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本次的課程還有一大特色—就是首度在『創新未來教室』上課。教室寬敞、燈光明亮、桌椅舒適…一切都非常符合互動教學的環境。學員的背景依然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各路好手,大家心裡的共同疑問就是:「該如何做好一個產品?」

筆者以為:一個產品創造出來,首先必須是有用的,還要能夠滿足顧客需要或利益,亦或是能夠解決使用者所面臨的痛苦或問題,這不僅僅限於功能性的需求和問題,還應該包括人們心理,情感以及對美的需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做到同理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洞察,雖是非常艱難的一步,但卻是想要做出好產品必須經歷的。

四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雖然是相同的主題,小組的簡報依然是根據洞察所得到的靈感不同而呈現兩種創新的產品發表。看到學員們的精彩演出,想信應該不會有人還會質疑「十小時真的能學會產品創新嗎?」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產品經理應如何做好「防呆」設計 ?


著名的「莫非定律(Murphy´s Law)」大意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這句話隱含著「所有的程序都有其缺陷」。

根據“莫非定律”可以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1998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射了火星氣候軌道探測器(Mars Climate Orbiter),結果到了火星上空,便音訊全無。在多次聯絡未果之下,NASA只得宣布計畫失敗,長期的研究投資連同造價近2億美元的探測器,一同消失在無垠宇宙中。

事後調查發現,這個失敗導因於一個低級錯誤:兩個研究團隊使用的度量單位不同,一個用英制,一個用公制,導致探測器的控制程式出現混亂:原本應該從距地面140公里高度穿過火星大氣層,最後卻低於60公里,導致探測器經不起劇烈的大氣摩擦而焚燬。

防呆(日語:ポカヨケ;英語:Fool-proofing)是一種預防矯正的行為約束手段,運用避免產生錯誤的限制方法,讓操作者不需要花費注意力、也不需要經驗與專業知識即可準確無誤完成正確的操作。廣義來講,防呆就是如何設計一個東西,而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的程度。避免工作錯誤的發生,進而達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之境界。

筆者雖然號稱是資訊背景出身,但對於早期一些3C商品的使用卻是常常發生悲劇(如:記憶體插槽方向錯誤,導致主機板燒毀;手機背蓋打不開…),幸好拜網路發展迅速所致,許多熱心網友會公開如何「防呆」的步驟,讓筆者這樣的「小白」也能預先找到解決方法,避免悲劇持續發生。


如同NASA案例所述,當一個策略需要被精密的執行,某一個部門的錯誤將會造成嚴重的骨牌效應。筆者過去的同事就曾因為在採購單上多打了一個零,所幸並未造成公司重大的損失,但該部門不僅遭到裁撤,連帶高層主管都受到牽連,也影響到公司商譽。因此,對於產品經理及企業高層來說,好的領導者不僅能夠把任務正確的分割,並且在產品設計分割時,也能夠把防呆的機制都考量進去。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來看,防呆設計的原則就是:「避免錯誤,無需思考」。 更具體來說,「防呆」即是:

1. 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的設計:不需投入注意力。

2. 即使是生手或門外漢來做也不會錯的設計:不需要經驗與直覺


3. 任何人執行都不會出差錯的設計結構: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度的技能。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防呆設計就是以非專業、無經驗的消費者角度出發,通過設計來引導這類使用者能夠正確的操作。對產品經理來說,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要必須要做到避免任何錯誤的可能,而且讓使用者不必學習,只要稍加嘗試,甚至於不需要看說明書,就能正確使用,這才是現代產品設計向前邁進的重要里程碑。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產品經理如何做到「Do the right thing」?



「眼看新產品上市的日期漸漸逼近…偏偏工程師手上還有懸而待解的問題…」這下該如何是好呢?筆者過去見到的產品經理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將矛頭對準工程研發單位,一副如果產品出不來,老板怪罪下來,大家「吃不完兜者走」;第二:就是竭盡所能協助技術人員想辦法找出問題所在?嘗試尋求是否有其他的替代解決辦法?

第一種產品經理是標準的以自我為中心,腦袋想的只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好」,覺得剩下的事情就不干自己的事了,而是別人的責任。這樣的新產品開發最終的結果肯定落得只有「失敗」兩字收場。要知道,任何一個新產品團隊的失敗,最終都會指向一個人,那個人就是產品經理。業者有句老話:「成功是團隊的成功,失敗是產品經理的失敗」,真是恰如其分。

如果產品經理的目標只是應付工作任務時,當然會關注和工作相關的事務及責任。因此,當完成好自己的這一部分,同時在等待別人完成屬於他們的那一部分,假如別人沒有按照期望完成工作時,多數PM會不由自主的冷嘲熱諷,覺得他們是「老鼠屎」,因而影響了團隊目標的實現,只要不是在我這個環節出問題就好。

第二種產品經理則會「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生」,其實也就是產品經理的全部工作。簡單來說,產品經理是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其所規劃的產品是否符合使用者和市場的需求?是否滿足(解決)了目標客戶的需求(痛處)?評估哪些需求該做還是不該做?產品上市是否能給公司帶來商業價值?是否實現公司的商業目標?在新產品開發團隊中,誰都可以說這不是我的職責範圍,只有產品經理不行。

筆者過去在擔任產品經理時,在新產品進行「電磁相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測試時,因為工程師一直無法有效解決電磁干擾和電磁相容性的問題,導致新產品將面臨延遲上市的風險。為了讓新產品團隊的目標能實現,能繼續往下一階段流程邁進,筆者運用了諸多人脈關係,終於找到一家協力廠商願意提供關鍵材料,不僅解決工程師所碰到的問題,也讓該產品順利通過EMC測試,免於延遲上市。當然,筆者當時也可以訴諸高閣,只要責成相關部門務必完成任務就好,大可不必將自己捲入漩渦,因為有可能讓自己落得「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的下場。套句大陸的順口溜:「好的產品經理是知錯就改,不好的產品經理是將錯就錯,爛到爆的產品經理則永遠認為自己沒錯。」

是以,要讓新產品開發能夠順利進行,唯有持續不斷地針對新產品流程大小事加以改善、創新。對產品經理來說,不僅要做到Do the right thing,更要做到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電子郵件行銷(Email Marketing)之必殺秘技


電子郵件(Email)雖然聽起來有些老掉牙比不上現今流行的LineWechat等APP,但仍然是網路世界的主力。Email可以用來寄送優惠券、電子報銷售文宣等。對於行銷人員說電子郵件是開發潛在顧客及維繫老客戶的優質工具之一

「要是我能把那封行銷郵件收回來重寫就好了。」如果你曾在發出一封行銷信或電子報後,心裡這麼懊惱過,行銷顧問漢德利(Ann Handley)在創業家雜誌(Entrepreneur)建議,下次在寫完電子郵件,按下「傳送」選項之前,先確認自己做了以下十三件事情: 

1.花在斟酌「主旨欄」的時間,應該跟花在撰寫電子郵件的時間一樣長。電子郵件的「主旨欄」相當於文章的標題。無論電子郵件的內容寫得多精彩,如果「主旨欄」不足以讓收件者打開瀏覽,一切都是白費力氣。 

2.「主旨欄」應該儘量精簡。一項研究統計了超過二億封電子郵件,結果發現,「主旨欄」長度在六到十個英文字之間的電子郵件,被打開瀏覽的比例最高。然而大部份的行銷電子郵件,「主旨欄」卻過長,減少了被打開瀏覽的比例。 

3.確定收件者在手機上看電子郵件,一樣沒有困難。確保在小螢幕上瀏覽時,內文排版不會變亂或不好閱讀。 

4.讓電子郵件的開頭發揮副標功能。有些電子郵件的系統,收件者不用打開電子郵件,就能看到最前面幾個字的內容。這是讓收件者決定要不要看郵件的一個機會。善用這個寶貴空間補充「主旨欄」,不要浪費在非關鍵的資訊上(例如,如果無法看到郵件內容,請連結到以下網頁)。 

5.口吻是人對人的溝通。即便收件者是一家公司或一個部門,電子郵件的語調都應該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在對另一個人(或另一群人)說話,自然易懂,而非制式僵硬。 

6.明確指出希望對方看完電子郵件後,採取什麼行動


7.善用吸引人的照片。避免使用無趣、到處都看得到、沒什麼太大意義的視覺資訊。 

8.也可以附上動畫或者影片的連結。 

9.結尾可以加上附註。內容主體結束之後加上附註,強調希望對方做什麼,可以發揮再次強調、製造急迫感,或者增加額外內容的功用。因為有些人會選擇大致看過電子郵件的重點,他們不見得會仔細看內文,但是通常會看結尾。 

10.方便收件者在必要時回覆或轉寄電子郵件。 

11.確定內容符合收件者的程度,不會太過艱澀難懂。 

12.實際按一下電子郵件中的網址連結。確認收件者能夠看到你要他們看到的頁面,不會出現頁面已經不存在的問題。 

13.寄給別人之前,先寄給自己。從收件者的角度看到完整的電子郵件,最後一次檢視有無問題。雖然要花的時間多一點,但是可以減少許多錯誤。 

資料來源 : EMBA雜誌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兩分鐘!教您如何選擇大陸名校


學測成績剛出爐,相信有不少同學,希望申請大陸名校就讀,藉以開拓視野。

然而卻有不少台灣學生表示「只知道大陸有985、211工程名校」,但事實上大陸教育部本身就有許多重點計畫或專案項目,可以做為選校選系的「官方版指南」,值得台灣學生參考。

985工程、211工程都是大陸「頂尖名校」的代名詞,大陸2500所大學,985、211總共只有112所左右,相當於台灣的「5年500億」及「教學卓越計畫」;因此,基本來說,台灣學生選陸校,只要是985或211,理當不會差到哪去。

2011計畫 著重產業

不過,985或211只能保證台生不會選到壞學校,選系就要靠其他參考標準了。像大陸2011年提了一個「2011計畫」,又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這個計畫不像985工程、211工程以「校」為單位,而是以「產業」為單位,補助對象是一群學校而非單一學校。

2013年,「2011計畫」批准了14個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又批准了24個協同創新中心;台灣學生如果想知道大陸某領域是哪些學校擔任「牽頭人」,只要查一下「2011計畫」名單即可。

產官學綁一起 拚高教

例如研究量子物質科學,「牽頭人」是北京大學,合作學校是北京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研究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就要找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研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要找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等。

有些領域會直接把大學、研究單位和產業直接「綁」在一起。例如研究北京電動車輛,底下的合作單位就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汽車集團公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等。

有關大陸重點學校該如何區分與選擇,請參考以下說明:


1.985工程、211工程:大陸2000年以來的教育改革計畫,挑選出少數國立大學加大財政支持,以使其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共有約112所大學入選,相當於台灣的「5年500億」及「教學卓越計畫」。

2.2011計畫:又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不像985工程、211工程以「校」為單位;2011計畫以「產業」為單位,補助對象是一群學校而非單一學校。

3.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從211工程學校裡挑選出「行業特色型大學」,解決國家整體發展時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

4.國家重點學科:是大陸教育部做的「大學學科排行榜」,涵蓋95個重點學科,最近一次是2012年版本;相當於大陸官方版最佳選系指南。

5.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對於非「211工程」大學的財政支持,全大陸共74校入選,每3年重選一次。

資料來源 : 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