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產品經理如何避免將自己的需求當成消費者的需求


「公司的產品是如何生成的?產品的規格又是誰負責制定?」

每當在課程當中與學員對話,十之八九的回答都是由『老板』決定,也就是業界俗稱的『大PM』。過去筆者在工作當中也經常與這些所謂的『資深』產品經理交手過,結果當然是碰了一鼻子灰。

這類型的產品經理,通常溝通能力比較強(有過往的做產品的經驗),也比較強勢(資深成員或是老板)。當他們看不到市場前景、找不到目標客群時,生死存亡關鍵又碰到競爭對手頻頻出招之際,就會非常容易開出一些「詭異」的產品需求。之所以稱為「詭異」,就表示可能不合乎常理、違反市場遊戲規則…等。至於這些所謂的「需求」能否代表目標客群的需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他們始終堅信:「自己就是目標客群的一員」所以「只要是我的需求,那肯定也是消費者所要的功能。」

筆者過去就曾碰過一位公司的高層,公司的大小產品,他總會參上一腳,提出各式各樣嚴峻的「消費者需求」,產品經裡碰到他都只有被數落的份,在產品會議上更是毫不客氣地大肆批評,筆者以為,一個產品有如此嚴格的「把關者」,其實是好事一樁,重點就在其「心態」:是要讓產品有機會往下個流程邁進還是直接砍掉呢?還是為反對而反對呢?其實在台灣的產品經理已經夠委屈了,不僅有責無權,有時還真像雜役工。這樣的產品已經先天不良(如:缺乏對消費者的了解)加上後天又失調(如:將自己的需求當成消費者的需求),相信產品要成功的機率實在事難上加難。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公司強調要重視資料,但此舉也很容易讓產品經理忽略掉客戶,因為自己天天看資料,久而久之就以為自己已經了解客戶需求,於是就把自己取代了客戶。筆者過去曾經和客戶的產品經理分享,要把客戶當人看,不要當成資料看。資料很重要,但資料卻很容易掩蓋使用者人性化的需求。

筆者以為:產品經理應該要學會傾聽不同觀點,多和那些敢於批評自己觀點的人(如:利害關係人)溝通。無論是所負責產品的規模大小、b2b or b2c…,一定要push自己去瞭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最好是能夠站在第一線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閒聊,相信一定能發現一些和之前想法不一樣的結果。

愈是資深或是有經驗的產品經理,更應該要隨時提醒自己:自己所想的產品需求究竟是自己想要的還是消費者真正所需的功能?任何產品都必須要先做好市場研究的工作,洞察消費者需求,進而提出目標客群的價值主張,才能讓消費者願意掏出錢來購賣產品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