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科技業的品牌夢,為何總是傷痕累累?


每次課程結束後,總會有學員問到:「為何老師您在課程上所提到的內容,幾乎都是我們公司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呢?」我通常都會如何回答:「你看這些大公司不也是犯一樣的錯誤嗎?我們應該吸取這些公司的前車之鑑,畢竟大公司跌一次跤還有機會爬起來,小公司也許從此就一蹶不起。」

最近一期的天下雜誌(531期),也提到:台灣科技業的品牌夢,為何總是傷痕累累?文中提到acer、Htc這兩家從雲端衰落至谷底的台灣之光,它們究竟發生了甚麼事?筆者以為可歸納成以下三點:

1. 產品做好了,再來找市場:這應該是台灣多數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通病,因此會常聽到:「我們家的產品很好,可是為何賣不好?」、「商品上架好一陣子了,為何一張訂單也沒有?」…究歸其因,就是沒有針對TA(Target Audience)所開發的產品,當然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

2. 模仿是切入市場的捷徑:雖然說多數公司都是由模仿起家,但僅有少數能成功的創造出差異化(ex: 淘寶vs亞馬遜),更直白一點說,就是能走出自家的產品特色及品牌精神;反之,一味地模仿抄襲,最終就只能淪為價格戰(ex: 平板電腦)。

3. 沾沾自喜的「大頭症」:通常這些公司一但成了市場霸主,往往會得意忘形,輕忽了競爭對手正虎視眈眈的想頂替其盟主寶座;更可怕的是:「大頭症」讓他們離消費者愈來愈遠,再也無法「傾聽顧客聲音」,市場出現的缺口,自然成了對手的機會(ex: 小米切入中低階智慧型手機)。

固然台灣之光要成為世界之最,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若要想縮短時程,筆者以為:無論是政府及企業的高層決策者都應肩負起成敗的最大責任!也唯有如此,才能早日走出台灣的品牌夢(Brand In Taiw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