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站

網路科技的發達,加上熱血前輩們的教學貢獻,讓筆者終於有機會將自己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生活體驗訴諸於文字、影音呈現。

學習沒有捷徑,每一天都能吸取新知」。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教育的目的:「學以致用」或「所學非用」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目前每年博士班畢業生超過三千七百人,較民國八十四年增加二倍多,出現人才供過於求的警訊!不久前,另一則新聞:中研院翁啟惠院長廣邀國內重要之產業、教育、科技、媒體與藝術等各界之代表,共同連署之《人才宣言》。該宣言針對國內近年來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發展面向分析,指出國家發展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俾便創造一個更優良的環境,使我國在國際人才競逐上能更具吸引力。這兩則看似有關聯又好似互相矛盾的新聞,讓筆者開始思考:我們教育的目的究竟為何?

記得筆者在進入大學的第一週,系上的學長姐,甚至有老師會開玩笑的對新生們說:「本科系的同學都會有“半桶水”的感覺,害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當時心想:「這該不會是系上老師及學長姐們給新生的下馬威?要讓我們好好用功讀書!」,雖是如此,筆者還是懷抱者一顆隨他主義的心,就這麼給它〝由你玩四年〞了。可能由於這一類科系包裝得宜,筆者在一次整理資料當中發現到:十年之間全台灣竟然有多達一百二十多所大專院校設立該相關系所…,如果說該科系誠如我的師長們所預言為“半桶水”,而以一堆學校紛紛成立系所呢?還是這些學校已經洞燭先機,知道產業界的需求為何?

畢業後,進入職場,筆者當然是選擇與所學相關之領域發展…,但我的同學們將近有三分之二並不在此領域發展!難道說我比較優秀嗎?非也非也!我的這些「所學非用」的同學們,不但是在各自領域有一片天,而且還混得相當不錯呢?反到是筆者雖是「學以致用」,但也沒有特別出類拔萃。這又是為何呢?相信您一定聽過職場前輩對菜鳥的建言:學校教的,這裡用不到…出社會就是要重新學起…,這些話聽起來都沒太大問題,但筆者想問的是:為何學校無法教未來職場所需的內容呢?筆者的一位職場先進就曾對我抱怨:為何現在資訊科系畢業的學生不會coding?學校只有教Java而不教其它程式開發工具?學生畢業專題只會用工具做網頁?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給了提示:國內每年「生產」三千多位博士,生命科學領域占七、八百人,以生物科技系為例,幾乎每所大學都有,但產業沒有跟著發展起來,研究生只能往研究單位或教職發展…,套句企業裡的行話,就叫做「產銷失調」。

「企業老闆抱怨找不到人才」,我們卻看到:失業率裡面,高學歷的比例最高;彈丸之地的台灣卻將近有一百七十所大學?學校擔心招生不足只好設立新院系、科系或朝綜合大學的方向邁進(獲取更多教育經費補助);七分可以上大學,也難怪老師會教的意興闌珊;教授薪資遠遠落後鄰近的香港及中國大陸,無怪乎教師會集體出走…以上種種都是一般外國人對台灣教育的驚嘆號!!!在此要誠摯的呼籲教育當局能重視此一現狀,教育要如何「學以致用」而非「所學非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